1.《別董大》唐 高適
千里黃云白日曛 ,
(資料圖片)
北風吹雁雪紛紛 。
莫愁前路無知己 ,
天下誰人不識君 。
2.《四時田園雜興》
宋 范成大
晝出耘田夜績麻,
村莊兒女各當家。
童孫未解供耕織,
也傍桑陰學種瓜。
3.《前出塞》 唐杜甫
挽弓當挽強,
用箭當用長。
射人先射馬,
擒賊先擒王。
殺人亦有限,
列國自有疆。
茍能制侵陵,
豈在多殺傷?
4.《石灰吟》于謙
千錘萬鑿出深山,
烈火焚燒若等閑。
粉身碎骨渾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間。
5.《壽陽曲》.漁村夕照
元 馬致遠
鳴 榔 罷,
閃 暮 光。
綠楊堤數聲漁唱,
掛柴門幾家閑曬網,
都撮在捕魚圖上。
6.《觀書有感》南宋朱熹
半畝方塘一鑒開,
天光云影共徘徊。
問渠哪得清如許?
為有源頭活水來。
7.《臨江仙》明楊慎
滾滾長江東逝水,
浪花淘盡英雄。
是非成敗轉頭空。
青山依舊在,
幾度夕陽紅。
白發漁樵江渚上,
慣看秋月春風。
一壺濁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
都付笑談中。
8.《峨眉山月歌》
唐 李白
峨眉山月半輪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發清溪向三峽,
思君不見下渝(yú)州。
9.《春望》唐 杜甫
國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
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
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
渾欲不勝簪。
10.《漁歌子》
唐 張志和
西塞山前白鷺飛,
桃花流水鱖魚肥。
青箬笠, 綠蓑衣,
斜風細雨不須歸。
11.《上李邕 》唐 李白
大鵬一日同風起,
扶搖直上九萬里。
假令風歇時下來,
猶能簸卻滄溟水。
時人見我恒殊調,
見余大言皆冷笑。
宣父猶能畏后生,
丈夫未可輕年少。
12.《秋浦歌》
唐 李白
爐火照天地,
紅星亂紫煙。
赧郎明月夜,
歌曲動寒川。
13.《望月懷遠》
唐張九齡
海上生明月,
天涯共此時。
情人怨遙夜,
竟夕起相思。
滅燭憐光滿,
披衣覺露滋。
不堪盈手贈,
還寢夢佳期。
14.《冬夜讀書示子聿(yù)》
南宋 陸游
古人學問無遺力,
少壯工夫老始成。
紙上得來終覺淺,
絕知此事要躬行。
15.《望江南》
宋 蘇軾
春未老,風細柳斜斜。試上超然臺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煙雨暗千家。寒食后,酒醒卻咨嗟。休對故人思故國,且將新火試新茶,詩酒趁年華。
16.《丑奴兒?少年不識愁滋味》
宋 辛棄疾
少年不識愁滋味,
愛上層樓。
愛上層樓,
為賦新詞強說愁。
而今識盡愁滋味,
欲說還休。
欲說還休,
卻道新涼好個秋。
17.《丹陽送韋參軍》
唐 嚴維
丹陽郭里送行舟,
一別心知兩地秋。
日晚江南望江北,
寒鴉飛盡水悠悠。
18.《五柏抱槐》
清 孔慶?F
五干同枝葉,
凌凌可耐冬。
聲疑喧虎豹,
形欲化虬龍。
曲徑陰遮暑,
高槐翠減濃。
天然君子質,
合傲岱巖松。
19.《題都城南》
唐 崔護
去年今日此門中,
人面桃花相映紅。
人面不知何處去,
桃花依舊笑春風。
20.《離思》
唐 元?。▃hěn)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
高適(704―765年),字達夫,一字仲武,渤海??(今河北滄州)人,后遷居宋州宋城(今河
南商丘睢陽)。安東都護高侃之孫,唐代大臣、詩人。曾任刑部侍郎、散騎常侍,封渤??h
候,世稱高常侍。[1]于永泰元年正月病逝,卒贈禮部尚書,謚號忠。
作為著名邊塞詩人,高適與岑參并稱“高岑”,與岑參、王昌齡、王之渙合稱“邊塞四詩
人”。其詩筆力雄健,氣勢奔放,洋溢著盛唐時期所特有的奮發進取、蓬勃向上的時代精神。
有文集二十卷。
范成大(1126年6月26日―1193年10月1日[1]),字至能[2],一字幼元,早年自號此山居
士,晚號石湖居士。漢族,平江府吳縣(今江蘇蘇州)人。南宋名臣、文學家、詩人。
宋高宗紹興二十四年(1154年),范成大登進士第,累官禮部員外郎兼崇政殿說書。乾道三年
(1167年),知處州。乾道六年(1170年)出使金國,不畏*,不辱使命,還朝后除中書舍
人。乾道七年(1171年),出知靜江府。淳熙二年(1175年),受任敷文閣待制、四川制置
使。淳熙五年(1178年),拜參知政事,僅兩月,被劾罷。晚年退居石湖,加資政殿大學士。
紹熙四年(1193年)卒,年六十八,追贈五官,后加贈少師、崇國公,謚號文穆[3-4],后世
遂稱其為“范文穆”。
標簽:
標簽:
抄寫作文網小編為大家提供最美中文古詩有哪些四年級四年級的古詩全部來供大家參考,歡迎閱讀。四年級上冊必
1、廖浩明,廣東增城人,80后內地男歌手。2、代表作品《很想愛你》、《放手以后才懂》、《還記得》等。
歡迎觀看本篇文章,小勉來為大家解答以上問題。唇彩和唇膏有什么區別,區別在哪里很多人還不知道,現在讓我
解答:1、減肥吃瓜子會胖。2、瓜子是高熱量食物。每100克瓜子含597千卡熱量,而一碗普通白米飯含260千卡熱
近期,圍繞Netflix紀實劇集《埃及艷后》(QueenCleopatra)中克里奧佩特拉膚色及外貌的爭議繼續升級。N